为了让更多住院的新冠患者得到更加有效和系统的心理干预,山西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主任、第一医院副院长徐勇教授团队迅速集结各方专业人员,由山西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共同攻坚,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阳光医院核心心理干预软件“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的基础上,用10天时间开发了一套新冠肺炎相关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即针对新冠肺炎的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并获批山西省教育厅成果转化项目(晋教科〔2020〕3 号),同时发起了“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伴发轻中度焦虑抑郁状态的多中心临床疗效研究”(注册号:ChiCTR2000030084),在包括武汉、重庆和山西的6家收治新冠肺炎的医院中展开。
该系统是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 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系统可通过移动端对患者的认知及行为进行系统的干预。干预过程共分为七个阶段,涵盖了包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理性认知、焦虑抑郁状态的认识、调节负性情绪的方法以及隔离期间的认知行为训练等方面。内容以视频、动画为主,浅显易懂,操作方便。能够全面综合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包括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工作于2月24日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率先启动。开展干预的第3天,医院的关晓岗医生就高兴地告诉开发人员“病人一大早就找我们要视频,说想多看一会”,第4天,操作护士说“我们的老爷子非得抱着你们的平板,听着放松的音乐才能睡着”。这些反馈给了团队成员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工作在其他几家医院相继展开,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支援的蒋毅副教授说:“很多患者产生非常明显的焦虑情绪,对疾病的全面康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我们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戴着口罩沟通起来不方便,而且我们的专业也不是心理学,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个装着系统心理治疗视频的平板,给我们帮了大忙啦!“
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团队将其中关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知识部分截取出来,作为科普动画发布。该科普动画被新华社转发,发布2小时,点击量突破53万,为更多人的科学抗疫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