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级动态
全省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发布时间:2019/12/28   点击数:5776  字体显示:

晋城在促进医防融合,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做法

受到省医改办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2月26日,全省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暨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现场培训会在我市召开


省、市编办、财政、人社、卫健、医保、药监系统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


省卫健委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张波主持会议并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晓莉代表晋城市向大会致辞


省编办、财政、人社、医保、药监等部门进行相关部署


高平市、太原市、大同市、阳城县作交流发言


省卫健委体改处处长原效国通报县级医疗集团互联互通情况


省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瑞杰作一体化改革信息化建设专题讲座


省卫健委疾控处副处长宋彬通报一体化改革医防融合情况


参观高平市医疗集团


参观河西镇卫生院


参观米山镇卫生院


参观阳城县医疗集团


参观润城镇中心卫生院

倏忽年终岁尾,不意寒冬入序。12月26日至27日,全省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暨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现场培训会在高平市隆重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会议精神,省编办、财政、人社、医保、药监等部门就深化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高平市、太原市、大同市、阳城县作为先进典型做了经验交流发言。省卫健委通报了县级医疗集团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改革医防融合情况,就一体化改革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题讲解。省医改办主任、省卫健委副主任张波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省、市两级编办、财政、人社、卫健、医保、药监分管领导,各市卫健委主任、29个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示范县卫体局局长、医疗集团院长等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晋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晓莉首先代表晋城市致辞并介绍了晋城市在深化县域综合医改,促进医防融合,构建防治一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晋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先行区”“领跑者”“桥头堡”三大目标战略部署,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新一轮医改以来,晋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市医药卫生工作得到较快发展。我市的高平市作为全省一体化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先行者和发源地,源于楼阳生书记亲自点题,吴伟副省长等领导多次调研批示,省卫健委武晋主任及省卫健委有关同志多次现场指导,探索总结出的“一个法人、六个统一”工作机制,为我省乃至我国县域综合改革首开先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多次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表扬。

在深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我们认真研究、结合实际深化县域综合医改,使“防病关口”前移,实现防病和治病的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近一年的探索试点,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市六县(市、区)已全部开展医防融合工作,市政府在全省首家出台了《晋城市进一步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加快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市全面实施“1163工程”:即围绕强基固本一条主线,进一步使医疗、预防、保健、科教深度融合,夯实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根基;实行一个模式,即“一兼两管三统一”行政管理模式,县域内疾控、妇幼、中医等医疗卫生机构一把手兼任医疗集团副院长,在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基础上积极参与医疗集团相关管理工作;六大协作中心:即家庭医生签约、妇幼健康保健、结核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微生物检验、健康教育等服务中心。医疗集团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人民医院、疾控中心、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设立各中心办公地点,同时可建立人员柔性流动机制,在人员隶属关系和基本待遇不变、工作岗位保留的前提下,经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集体议定,专业人员可跨单位承担相应工作任务,并按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获得相应待遇保障。与此同时,我们制定三项保障措施,即把深化县域综合医改作为市委、市政府建设“健康晋城”的重要举措,把县域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重点学科建设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把县域综合医改目标责任细化考核、力求取得实效。通过上述综合举措,实现了医疗与疾控的机构、职责、资金、信息、服务的“五大融合”,为使人民群众少生病、不生病奠定了基础。

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2016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亿元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市级安排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电子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及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及信息便民惠民服务,实现了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试运行,统一在线预约挂号、金融支付、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等功能。推进出生医学证明、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互相融合和业务协同,建立我市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让群众排队挂号、排队取药、排队缴费等成为传说故事,让看病难、看专家难的困境得到明显舒缓。

张波副主任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深化医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医改工作。楼阳生书记亲自主持设计、亲自部署推动一体化改革,特别对晋城市、高平市的先行先试给予高度关注。吴伟副省长分管医改工作不久就来高平现场调研,给予充分肯定。晋城市委、市政府将医改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一体化改革工作在破体制、建机制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市政府领导将医防融合扛在肩上抓落实,积极探索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高平市作为一体化改革的发源地,得益于楼阳生书记调研破题,率先试点一体化改革,打破了部门行业藩篱、突破了行政体制壁垒,盘活了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近一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持续巩固拓展一体化改革成果,“三医联动”再深化,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医保资金有结余的县市之一;信息化建设上再发力,以信息化助推一体化提质增效,为全省县域综合医改监管平台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阳城县采取“六个融合”、抓好“六个同步”,在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新模式、促进医防融合发展上聚力,初步形成了“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医改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值得借鉴。就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关于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交流我省做法,落实楼阳生书记在全省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张波副主任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借鉴经验,坚定信心,进一步强化“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意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医改工作,对晋城市、高平市的先行先试给予高度关注,各地各单位要深刻领会楼阳生书记指示精神,认真借鉴福建省和三明市改革经验,认真学习晋城市、高平市等地改革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我省医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二要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在聚焦重点、打通堵点问题上持续攻坚。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紧围绕医改重要领域和重要环节,持续攻坚,力争在堵点难点痛点上进一步取得新突破。三要创新求实,深化改革,整体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医疗集团一个法人机构和“六统一”实现县乡紧密,把“摁着牛头喝水”变成“自己找水喝”,重点抓好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四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一体化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一体化改革的初心和使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国领先目标不放松,坚持结果导向不动摇,积极先行先试,做出示范、树立样板。

27日,与会人员集体乘车参观了高平市医疗集团、阳城县医疗集团、河西镇卫生院、米山镇卫生院、润城镇中心卫生院的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信息化建设和医防融合工作。作为全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发源地和首批示范县,高平市确立了“城乡一体、三医联动”的医改思路,先后投入2600余万元建设覆盖城乡的“健康高平”信息化平台。高平市医疗集团以高平市人民医院为总院,整合16家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和446个村卫生室,以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体化监管系统、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等7大系统支撑县乡一体化运行。河西镇、米山镇卫生院依托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手段加强各项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提升服务能力。阳城县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突出认知、机构、资金、信息、服务、考评“六个融合”,县域就诊率达到90%。阳城县医疗集团承担着县域内1.7万余人的11项公卫管理,通过“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1+1+1+X”家庭医生团队等措施促进医防融合工作。润城镇卫生院辖29个村、30个村卫生所,开展了乡村达标、村医队伍、信息化等建设,不断提高群众早防早治理念。

打印此页】【收藏此页】 
机构概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本站由北京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ALL Right
地址:中国·北京市房山区拱辰南大街1号 邮政编码:102488 联系电话:010-88811788
Copyright © 2016, www.cnsfac.com 北京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1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