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深秋,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很多心血管医生捏了把汗,因为此时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魔鬼季”。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患者或家人怎样才能找到距离最近,且具备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能力的医院?
在“2019健康中国·急诊PCI实况转播学术周”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西京医院、华西医院等100余家医院,参与总结出一份“急救地图”,可以帮助大家迅速“定位”医院。
地图中显示,山西具备治疗能力的医院为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治疗要“抢”:第一时间到达具备治疗能力的医院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专家指出,面对心梗,一定要“抢时间”: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北京地区还有999;第一时间到达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第一时间开通血管。
千万不要把时间耽误在“忍一忍”、“找熟人”、“再商量一会儿”上面,配合医生救治。
需要提醒的是,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急性心梗发生时,尽快进行急诊PCI手术,可使急性心梗院内死亡率从5%—10% 降低到2%左右。然而我国公众的认知在逐步提高、但仍然不够,很多心梗患者被“耽误”在了手术前。有数据显示,大约超过一半心梗患者因救治延迟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
预防要“细”:出现心梗先兆症状高度警惕
寒冷刺激容易引起血管骤然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血管负担加重。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甚至可能出现血管内斑块破裂脱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后果。秋冬季心梗高发,生活中更需要警惕。
多数心梗在发病前1周—2周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此时务必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排查。
1、与活动相关的疼痛不适。
与劳累相关的不适是心脏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出现或加重心前区疼痛、不舒服等。疼痛不一定是典型的胸痛,也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甚至牙疼等。
2、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如果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疼痛加重、不容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以缓解症状、现在2片药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舒服了,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
3、毫无征兆的心慌胸闷。
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焦虑难受;没有活动时出现憋闷、喘气困难;每天定时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是否心肌缺血,及早检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