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一位腰椎管狭窄患者家属专程来感谢我们对他父亲的诊治,老人已经恢复正常生活,老人两年内经历了三次“手术”经历,这回在山医大一院终于彻底解决了问题。
回想这个病人,我记忆犹新:75岁,老年男性,间歇性跛行三年,外院两次手术。复杂腰椎病史,家属对医生满怀质疑以及坎坷的就医经历让我们都想放弃,可每一次走进病房看见病人痛苦模样,我就又一次鼓足勇气!
记忆最深刻的时签署手术同意书的那一刻,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多次沟通后,终于和家属坐在一起进行术前谈话:讲解手术风险和治疗方案,并签署手术同意书。患者儿子若无其事的听着我们陈述手术风险,听到一半便打断我们:“不用说了,你们不就是想推卸责任吗?不用说了,我签了”。面对这一情形我沉默片刻:“我跟你讲这些第一要告知你手术风险,第二是我们确定的手术方案,第三是手术替代方案。打个比方:我们要出去旅游,我们要选择最佳路线,还要考虑途中天气状况,路况等意外情况;还要有备选路线,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不虚此行”。
患者儿子抬头看了我一眼,略有歉意的说:你们还有替代治疗方案了?我说:是的,我们手术方案和替代治疗方案一样的详尽,椎间孔镜手术如果做不到,我们有显微镜微创通道;显微镜微创通道做不到,我们有显微镜下全椎板减压及神经根松解。总之,每一个病人我们都是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的微创技术。
病人儿子似乎更加关心我们手术如何做,回答完他一个又一个“专业而又外行,刁钻而又合理”的问题后,他如释重负,签了手术同意书。行医十几年,也算江湖中人,和病人无数次术前谈话,签署了无数份手术同意书,却第一次感受到我的手术同意书原来如此“完美”。
他们同意了我们的治疗方案:显微镜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术+神经根松解术+侧隐窝成形术。老人术后第二天便能下地行走,而且结束多年不能平躺睡觉的病史,现在术后半年,老人由原来间歇性跛行200米到现在正常行走。
或许因为质疑,手术更加谨慎;因为复杂,准备更加完善;因为刻薄,态度更加诚恳。有时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看似刁钻的问题,让我们有机会走近更真实的患者内心世界;有时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责难,让我们体会到人性的温暖才是冬日的暖阳。一份再不能刻板的手术同意书里是无数前辈血的教训,一堆再不能严重的并发症里是无尽泪的警示。我们怎样让这份冰冷纸张更加温暖,让这份法律协议背后更加人性,让医患谈话过程更加和谐?答案在哪里?我不知道。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容背后的不懈努力,淡定面前的未雨绸缪。作为术者我只能继续坦诚面对友好或者敌对。只希望摆在患者面前的不再是一张“不平等条款”,而是一张生命相托的契约,因为手术同意书里面不仅是专业甚至恐怖的术语,里面还有医者前辈们的嘱托和警示,有术者未雨绸缪事无巨细的准备,有医患共同期盼不要看到的一幕。
面对疾病,医患永远身处同一战壕,你签署的是信任与寄托,医生收到的是责任与无畏。(文:刘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