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等举办的“山西省医卫双优下基层—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3-24小时冠脉造影推进项目总结会”在太原召开。来自省内各医疗机构、医学社团组织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并为提升基层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进行了积极研讨。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武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医卫双优下基层活动”充分利用省直各医院的专业技术力量,发挥省医师协会、省医学会等行业学会的联系纽带作用和组织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将医疗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卫生健康扶贫三者结合,采取专项培训、定点帮扶、巡回医疗等形式,大力推广基层适宜技术,免费为基层培养培训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了基层卫计人员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处置能力,有力推动了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诊疗,创造了政府主导、协会牵头、医院组织、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为山西省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达2.9亿,每年因为急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费用超过900亿。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大类疾病,防治形势刻不容缓。
历时3年的山西省医卫双优下基层—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3~24小时冠脉造影项目,正是基于心血管疾病高发率的形势而开展的,并已于12月8日圆满完成。三年来,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承担的这一项目举行了两场大型培训活动,覆盖了全省58个贫困县的心血管医生。项目成员足迹遍布10个地市、深入26个县的医疗集团,经过多种培训形式,使基层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即时性、对当地胸痛中心网络建设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项目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的选择与有效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