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六个“中国房颤日”,今年房颤日的宣传主题为“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省卫生计生委邀请我省房颤专家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房颤防治相关工作情况。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院长李保,山西大医院副院长李学文,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房颤中心主任高东来,山西省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董海原等专家出席新闻通气会。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健康时报、健康生活报、中国网、人民网、山西新闻网、黄河电视台、山西电台等20余家媒体参加。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卒中和猝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专家呼吁公众,要高度关注“房颤”这种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的疾病。
专家指出,健康的心脏每天都会跳动10万多次,如果心脏的律动失去和谐,生命也必将受到威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便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引起心功能恶化及脑卒中的常见疾病。房颤时心房无规律颤动,不能正常收缩舒张,心跳不规则。房颤发作时,心房的跳动频率达到350-600次/分钟。
专家介绍,我国目前房颤患病人数高达1000万,男性高于女性。患有房颤的人口比例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50岁以下的人口,仅有0.14%;60-70岁的年龄层,则提升为4%;而一旦超过80岁,则超过14%的年长者会有房颤的问题。房颤可称得上是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据估计2010年全球房颤患病人数约3350万。预计到2050年,中国房颤患者男性520万、女性310万。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即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患有房颤。
专家提示,生活中,如果常发生心慌、心悸、气短、头晕、呼吸困难、黑曚、甚至晕厥等症状,这些可能发生房颤的“信号”。然而,也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颤发作无症状,使得房颤极具隐匿性。数心跳、摸脉搏也可帮助早期发现房颤迹象,常有患者描述为“有时快,有时慢,一点规律都没有”。一旦发现异常迹象时,必须及时去医院检查心电图诊断是否是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都是容易诱发房颤的疾病。然而,目前对于房颤的发生机制研究尚不明确,但综合管理合并症,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房颤发生。
本次新闻通气会由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主办,省健康教育中心,山西省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房颤中心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