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交流园地
山西省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
发布时间:2018/3/6   点击数:759  字体显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医疗美容需求日渐旺盛,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注射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毒素等进行“微整形”医疗美容。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利益,无相应资质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造成危害和影响消费者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肃查处医疗美容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我省打击非法医疗美容工作概况

自2014年以来,我省连续多年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作为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17年,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委部署要求,省卫生计生委联合省网信办、省公安厅、省人社厅、太原海关、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省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再次公布了全省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12320举报电话。各地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情况和成果,宣传介绍非法医疗美容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全省各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以医疗美容机构和生活美容机构为检查对象,以注射美容行为、激光美容和美容服务人员资质、美容项目等为重点,采取网络搜索监控,监管单位摸排,明查暗访,投诉举报重点调查督办等方式,对各类美容服务进行专项整治。2017年,全省共检查医疗机构4496家、生活美容等公共场所723所,立案查处41起,处罚金额9.42万元。

通过专项整治,有效规范了医疗美容机构的执业行为,打击了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净化了医疗美容服务市场。

二、非法医疗美容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医疗美容的概念:医疗美容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

国内整容整形业兴起近10年来,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毁容毁形的投诉近两万起,有业内人士称10年间已经有20万张脸被“三非整形”(非法医疗机构、非从事医疗美容的专业医师、非法药品)毁掉,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整形美容领域近年来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一个热点。

非法医疗美容表现形式及危害主要有:

1.资质不全行为违法。非法医疗美容“黑诊所”往往没有办理正规手续,在无证经营或证照不全的情况下即对外营业,大多数微整形操作人员只进行过简单的、非专业的培训,不懂得基本医疗常规和卫生要求,没有相应资质,医疗卫生意识淡薄。

2.设施简陋后患无穷。非法医疗美容大多未设置符合条件的手术室,消费者接受手术的场所空间狭小,有的甚至堆放大量杂物,空气、环境均未经过有效卫生消毒,未配备必需的消毒设施和抢救药品,感染传染病的风险极大。即使有药品、器械,也是来路不明、质量没有保证。术前不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未配备必要的抢救设施,术中一旦出现危险往往造成严重危害。

3.假药劣药遗害多多。从查处的非法医疗美容案件中可知,非法医疗美容药品、器械大多没有中文标识,没有进口批准文号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有的甚至连标签都没有。这些美容药品和器械大多来源不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却被当作“进口药”直接注射到消费者体内,危害巨大。

一般假药、劣药用于消费者后,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察觉,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危害逐渐显现,甚至造成严重感染、毁容、致残、致癌等后果。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瘦脸针、除皱针,其实就是A型肉毒素,如救治不及时极易引发消费者死亡,危险性很高。卫生计生监督部门曾在一家机构冰箱内发现了药品与标签相分离的进口肉毒素(保妥适),经营者自称是网购而来,经专业权威部门认定该药品为假药。此外非法医疗美容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也是五花八门,大都没有取得医疗器械批准证书。从大量查处案件来看,85%以上的器械属于三无产品。这些药品器械主要用于消费者的光子嫩肤、冰点脱毛、祛斑等美容项目。磨骨术失败伤害到面部神经导致永久性面瘫,出现左右脸不对称、面部松弛、面部神经麻痹等后遗症。最近发生的几起嘴角上扬术术后感染,因手术过度(看起来像扮鬼脸)和过轻(看似没有效果)、两边肌肉不对称或者留下疤痕等。因消毒不合格导致感染的案例更是时有发生。有的隆鼻术后感染者不得不接受长期治疗,伤口形成难以修复的疤痕,由美容变毁容,更有甚者因为接受重睑术、肉毒素注射造成失明、面部瘫痪等残疾。

4.夸大宣传引诱消费。非法医疗美容服务往往将自己冠以“某某微整形美容权威机构”、“XXX私人定制”等名称,打着“国际美容大师”主刀等幌子,打着新奇广告吹嘘扩大注射产品的效果,以低价、超低价诱骗消费者,民众盲目信从造成经济损失。

5.无凭无据维权无门。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在卫生计生部门都有备案,收取手术和药品的费用都有正规发票,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正常渠道维权。而非法医疗美容行为隐蔽、付款方式随意、无凭无据,一旦出现纠纷或事故,商家往往逃之夭夭,消费者利益受损时,责任追溯困难,维权无门。

6.线上拉客线下实施。非法医疗美容大多利用微信、微博、QQ、网络宣传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大肆传播违法整形美容信息,并配以所谓美容实际效果照片对比为诱饵,吸引爱美人士。通过单线预约方式把消费者约到隐蔽的写字楼、宾馆、私人住所等地,隐蔽地实施所谓的医疗美容,

三、怎样正确选择医疗美容

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作为消费者,如何鉴别医疗美容机构,是保护自身健康权益的首要关键点,基本方法做到“5看”。

1.看资质。正规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会在醒目位置悬挂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肯定是非法医疗美容场所。

2.看人员。进行医疗美容服务的应该是医疗美容医生,不是一般的医生,更不是一般的美容师、理发师等等。他(她)首先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同时也是“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消费者可登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http//www.nhfpc.gov.cn),进入“执业医师数据查询系统”查询验证。

3.看环境。医疗美容机构和生活美容院不一样,医疗美容项目和收费应当公示,并有医疗收据(发票),医疗美容行为一般在医疗机构的美容手术室(或治疗室)进行。美容医疗机构共有四类: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医疗机构美容科室。

4.看流程。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会在医疗美容项目开展前充分与消费者交流微整形是否合适,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和技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如实书写病历文书。

5.看药械。微整形是医疗美容的一种技术。微整形注射使用的A型肉毒素是医疗用毒性药品,包装上有“毒”字标识;注射用的玻尿酸是医用材料,是按照医疗器械进行审批的。进口药品或材料必须标有中文标识。消费者可使用手机,进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http://sfda.gov.cn)的“公众查询”进行核实。

医疗美容整形行业乱象,不仅阻碍了医疗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伤害,消费者应加强对虚假宣传的辨别,注射美容一定要找正规的具有行医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选择具备专业资质的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注射,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才能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拥有最美的自己。此外,不盲目追求“十全十美”,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整形是在自身基础上的完善,而不是另外创造一个新的“你”。消费者应对美学有一定了解,具备健康美学心理,并客观的评价自己。

四、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1:2017年6月,晋城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部门根据群众提供线索,迅速出动多路执法人员,对一起由5名外省人员在晋城市某酒店内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进行突击检查。当场在酒店房间内查获超声刀、玻尿酸、注射器等用于非法医疗美容的药械、两袋医疗废物以及顾客登记和收费记录。执法人员对相关证据物品进行了固定、稳控现场2名涉嫌非法行医人员。在涉案人员拒绝配合调查的情况下,对涉事酒店入住人员进行了调查核实,确认共有张某、曹某某等5人属河南省郑州市某美容院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联系好消费者后一同从外地入住涉事酒店进行非法医疗美容活动。

本着有案必查,一查到底的原则,在省、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晋城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人员远赴河南跨区域执法,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对郑州某某美容院进行了突击检查。经查,该美容院张某、曹某某等5名工作人员均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为非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城市酒店内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在有力的证据和强大的压力下,郑州市美容院负责人主动到晋城市卫生监督所接受了共计4万余元的行政处罚处理。

案例2:2017年5月,太原市杏花岭区卫生计生监督部门接群众举报,在太原市某酒店房间内有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顾客出现头晕恶心症状,已送医院就医。太原市杏花岭区5名监督员立即赶赴现场。经调查,实施非法医疗美容当事人孙某为天津市人,无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通过网络联系,于2017年5月初自带药品和器械,到酒店为顾客王某某进行医疗美容服务。现场发现房间内有肉毒杆菌注射液6支、Vc注射液2支、表皮外服麻醉药1瓶(以上三种药品的标识是韩文)、透明质酸2支(标识是英文)(以上药品名称均为孙某自述)。利多卡因注射液3支、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纱布和医疗废物等。经药监局部门认定,查获的四种外文标识的药品为假药。经杏花岭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人员异地调查核查等措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该案移送公安机关,非法从事医疗美容的孙某按非法行医被依法追究责任。同时,相关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被没收,罚款4500元。

上述案件的查处,彰显了我省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部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决心和力度,有效维护了消费者权益,保障了群众健康权益。

同时从中看出,非法医疗美容隐蔽性强,群众对非法医疗美容危害性认识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对消费者健康危害大。仅仅通过执法人员监督检查,比较难以发现其踪迹。今后,要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鼓励群众投诉举报非法线索,多方面动员全民共同参与打击,使非法医疗美容无处藏身。
打印此页】【收藏此页】 
机构概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本站由北京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ALL Right
地址:中国·北京市房山区拱辰南大街1号 邮政编码:102488 联系电话:010-88811788
Copyright © 2016, www.cnsfac.com 北京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1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