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交流园地
脑起搏器,让帕金森不再可怕
发布时间:2018/1/18   点击数:691  字体显示: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拳王阿里拖着僵硬的身体,用颤抖的双手点燃火炬的一幕,让全世界为拳王的坚强意志动容;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强大如阿里,也几乎被“帕金森”摧毁。

  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可总结为“抖、僵、慢”三个字。抖是指手、胳膊或小腿等部位不由自主地抖动;僵是指肌肉变得紧绷,四肢活动的时候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慢是指动作缓慢,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洗脸等动作变慢,字越写越小,走路时无法迈开脚步,以小碎步前进,难以自行止步。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嗅觉“失灵”,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如做恶梦、睡觉时大喊大叫等,另外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以及失眠、抑郁、幻觉等。

  20世纪60年代的一项研究发现为帕金森病的疗法带来了变革性的进展,研究者发现多巴胺主要位于大脑的纹状体结构中。多巴胺合成减少使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神经功能平衡失调,胆碱能神经元活性相对增高,使锥体外系功能亢进,发生震颤性麻痹,即帕金森病。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对帕金森病采取全面综合治疗的理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同时强调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用药原则。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基础,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则是在病程中特定的时间窗对药物治疗重要、有效的补充。

  脑起搏器手术也叫做脑深部电刺激疗法,英文缩写为DBS,是继发明左旋多巴后治疗帕金森病的第二个里程碑。该手术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引入国内,具有微创、低风险、可调控、并发症少等优势,在治疗功能性脑疾病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多神经科专家的认可和青睐,帮助无数帕金森患者摆脱了病痛困扰。 山医大一院神经外科率先在省内开展脑起搏器手术,连同神经内科、精神卫生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组建了山西省神经调控中心,致力于解决大脑的“软件问题”,如帕金森病、难治性癫痫、药物依赖、肌张力障碍、难治性精神病等。

  神经内科田玉玲主任医师和功能神经外科连世忠副主任定期举办“帕友会”,为帕金森病友发放科普手册,讲解最新的治疗和康复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重拾生活的信心。她强调,帕金森不可怕,失去希望才可怕。现在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及时有效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通过“帕友会”的形式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医生和患者畅所欲言,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相互鼓励,共同面对。

  每次“帕友会”都会把近期做过DBS手术的患者请到现场,现身说法,消除大家对于手术不必要的疑惑和顾虑。

  连世忠介绍,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疾病,手术时机尤为重要。如果及时干预,就能为自己争取二三十年的美好时光。一般在药物蜜月期过后,出现运动并发症时适合手术。在专业医师团队对治疗的利弊充分权衡之后,慎重地选择病程较为早期的、刚出现运动并发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脑起搏器手术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打印此页】【收藏此页】 
机构概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本站由北京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ALL Right
地址:中国·北京市房山区拱辰南大街1号 邮政编码:102488 联系电话:010-88811788
Copyright © 2016, www.cnsfac.com 北京斯福社区安全服务中心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31452号